2024年12月15日,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机械技术委员会(ISO/TC 326)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工作组成立大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农机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机院主办,机械工业食品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承办。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肖寒、ISO联络处处长黄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副主任胡珈铭,中国农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敬春,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中国农机院农产品加工装备研究所所长周海军,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部主任刘双等30余名领导、专家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由中国农机院科技发展部部长吴海华主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司长肖寒,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标准工作部副主任胡珈铭,中国农机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敬春分别致辞。

吴海华部长主持会议
马敬春书记代表ISO/TC 326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中国农机院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中国农机院在食品机械、农业机械、风电机械、试验机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希望通过专家工作组的工作,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了解国际市场需求、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升我国食品机械的国际竞争力。中国农机院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资源保障作用,全面做好国内技术对口单位的支撑工作。
马敬春书记致辞
肖寒司长代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对ISO/TC 326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工作组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未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一是充分认识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紧迫和重要性,国际贸易需要有国际标准支撑,中国产品要走向世界特别需要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二是要认真学习理解国际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管理办法,要不断增强规则意识和纪律意识。三是要有高站位和全局观,要基于全球共同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去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而不是只考虑自身利益。

肖寒司长致辞
胡珈铭副主任代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专家工作组要引导或带领行业实质性地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工作组要认真研究ISO/TC326框架体系,适时提出我国主导的国际标准项目提案,同时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构建与国际标准兼容的标准体系,让食品机械国际标准化工作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

胡珈铭副主任致辞
致辞结束后,肖寒司长和马敬春书记一起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机械技术委员会(ISO/TC 326)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工作组的17位专家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专家工作组成员分别是中国农机院农产品加工装备研究所所长、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军,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行业部部长吴海华,河南工业大学粮油创新发展中心主任王凤成,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标准化研究所所长丁文兴,机械工业食品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万丽娜,中国食品和包装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楚玉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廖小军,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马海乐,农业农村部屠宰技术中心处长高胜普,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轻工业杭州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张卫民,合肥通用机电产品检测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陈润洁,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ISO/TC 293委员会经理周清馨,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卞祺,中国农机院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吕程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食品与包装工程分会秘书长赵丹,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杜志龙。合影结束后,与会专家一致讨论通过了《国际标准化组织食品机械技术委员会(ISO/TC 326)国内技术对口专家工作组章程(草案)》。

ISO/TC 326专家组成

大会合影
中国标准化协会理事长于欣丽为专家们做了题为《国际标准化现状及发展趋势洞察》的培训。她表示ISO、IEC等各大国际组织通过制定标准、举办峰会等多种方式为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助力。标准数字化进程加速,从0级到4级明确了不同数字化程度,虽面临应用难题,但发展势头仍旧迅猛。国际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已经成为规则重要组成部分,推动贸易便捷化,但发展阻碍也在增多。目前,国际标准呈现绿色化、政治化、多极化、碎片化发展趋势,专家应注重自身水平的提升,强化全球视野与合作。如今我国标准化发展面临国际组织挑战,需积极寻求改变,发挥标准引领产业发展、促进国际合作的作用,来应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

于欣丽理事长作专家培训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部主任刘双为专家们做了题为《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国际标准化工作经验交流》的培训。他强调了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其是推动全球技术进步和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国际标准化工作,需要发扬“死磕”精神,不断追求卓越。中国在ISO中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这对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坦言,国际标准化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标准制定周期长等。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形势不佳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尽管如此,中国仍在积极发声,争取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已组织多次培训,提升国内专家对国际标准化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刘双主任做专家培训
中国农机院农产品加工装备研究所所长周海军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为专家们做了题为《食品机械国际标准化情况介绍》的汇报。他坦言,国内食品机械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增长,但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企业亏损面大、高端产品依赖进口、标准化工作存在不足等问题。目前,各国食品机械相关标准化组织已制定多项标准,中国食品机械出口需关注各类认证及标准要求。未来,专家工作组将以方法标准为重点关注方向,深入剖析行业需求与国际趋势,尝试从安全卫生领域为切入点提交标准提案;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提高参与度;积极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沟通协调,搭建合作平台,成立中国主导的标准工作组,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工作进程。

周海军所长汇报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就如何推动我国食品机械标准化工作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突破、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析,专家们反映当前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在国际方面,秘书处与我国沟通协作不畅,对我国的工作指导和回复速度方面有待加强。欧盟在相关标准制定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国际标准转化中具有一定优势,这对我国食品机械出口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需关注并适应各类认证及背后的标准要求。在国内,标准化工作也存在创新不足、标准更新滞后、验证成本高、宣贯实施力度弱等短板。面对现状,与会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在工作方向上,专家们提出应深入研究ISO/TC 326的工作范围,以食品机械的安全、卫生、术语等方面为切入点,积极准备提案,争取主导标准制定。同时,要高度关注ISO重要标准的修订,确保我国利益得到维护。人才培养和企业意识提升也是关键,专家们强调要加强对企业的培训,让企业明确标准化工作对产品销售、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提高其参与积极性。企业自身要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以适应国际标准要求。此外,与会专家分享了诸多宝贵经验和策略。在与国际组织沟通时,要坚持立场,把握时间节点反馈意见,在标准讨论中,对于不合理之处要勇于提出并坚持,要积极争取将我国优势产品纳入相关标准。同时,要善于利用国际会议、联合研究、邀请国外专家来华参会等方式,加强国际合作,增进相互了解。
黄立处长 王凤成教授 马海乐教授
卞祺副主任 周清馨经理 丁文兴研究员
张洪超副教授 陈润洁正高级工程师 张卫民教授级高工

高胜普研究员 王文骏研究员 吕程序正高级工程师 杜志龙研究员
ISO/TC 326国内对口专家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食品机械标准化工作的国际化进程迈进了新的阶段,通过这个平台的组建,将切实提高我国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力度,进一步提升我国在食品机械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带动该产业高质量发展,为ISO/TC 326国际标准化发展贡献更多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