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4日,农产品产地保质处理与绿色加工发展论坛在山东省淄博市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指导,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粮油机械分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主办,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承办,《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年鉴》编辑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装备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农产品加工装备委员会、北京市粮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协办。
论坛以“推动农产品产地保质处理与绿色加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为主题,主要包括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项目《农副产品保质技术与成套装备发展方向研究》启动、主旨报告、学术沙龙3部分内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发展部部长吴海华研究员,中国科协“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决策咨询专家团队”负责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杨炳南研究员,山东理工大学副院长孙霞教授,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黄珍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彭彦昆教授,集美大学院长陈全胜教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席兴军研究员,山西农业大学院长崔清亮教授,浙江大学吴迪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秘书长赵丹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近40名领导、专家出席了本次论坛。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单位性质、不同地域的专家、企业家热烈交流,为“十五五”及面向2035科技强国目标的农副产品保质技术与成套装备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提供指导。

主旨报告现场

学术沙龙现场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协“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决策咨询专家团队”负责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工程师杨炳南研究员主持。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主任委员吴海华研究员出席会议并致辞。吴海华主任委员首先对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在中国农业机械学会考核评估中荣获优秀成绩表示祝贺,同时向长期以来支持分会工作的各位专家学者表达诚挚的感谢。他指出,当前处于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重要战略背景下,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明确未来重点发展方向和领域,探索促进相关学科高质量发展与人才层次提升的有效路径,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任务。吴海华主任委员强调,希望借助此次分论坛的平台,精准定位分会发展方向与主题,为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行业迈向新的高度,共同谋划农产品加工机械行业的未来蓝图,为实现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杨炳南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吴海华主任委员致辞
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科协“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决策咨询专家团队”青年研究员吕黄珍宣布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项目《农副产品保质技术与成套装备发展方向研究》正式启动。吕黄珍研究员在会上提出,为做好农业机械化的 “后半篇文章”,要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严谨方法,深入挖掘国内外农业机械化领域的发展特点与差距,精准把握国内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规划需求,研究制定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契合的方案与建议,预期成果将以《农副产品保质技术与成套装备发展方向研究报告》《农副产品保质技术与成套装备发展方向决策咨询建议》的形式呈现,有望进一步推动我国农副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升级与装备现代化进程,助力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国家战略布局下实现新的跨越发展。

吕黄珍研究员做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项目启动报告
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项目启动后,农产品产地保质处理与绿色加工发展论坛正式拉开帷幕。论坛主旨报告由山东理工大学副院长孙霞教授主持,围绕“果蔬产地绿色高效保质减损加工”“粮油全价值综合加工”“畜禽水产品精准化智能加工”“茶、食用菌、中药材、香辛料产地高值化加工”等议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反映了本领域前沿成果与发展走向,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群体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

孙霞教授主持主旨报告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获得者彭彦昆针对《绿色优质农产品全产业链的关键支撑技术》,提出要提升农产品产业链中产品品质可控技术,对农产品产前与产中检测分析、环境条件、加工技术等方面进行改进。


彭彦昆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
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教授陈全胜做了题为《夏暑茶资源绿色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和数智化装备研制》的报告,分析中国茶产业需聚焦高质化加工,在新工艺研发、智能化监控构建以及质量安全数字化评估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推动茶产业向现代食品工业加速迈进,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强劲动力。


陈全胜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
中国药科大学曹崇江副院长团队的胡德俊副教授做了题为《根茎类中药材产地高效绿色农机装备研发》的报告。报告指出,江苏地区药材丰富但存在采摘、干燥与运输困境,为此研发出低温烘干装备与智能化干燥箱,应用于紫苏、巴戟天、陈皮等药材,有效提升了中药材的干燥品质和效率,助力产业发展。


胡德俊副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农业食品所研究员席兴军聚焦《农业团体标准良好实践》,指出团体标准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质量参差不齐,市场认可度不一,需加强规划、协调性和科学性。


席兴军研究员做论坛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教授、执行主任吴迪就《果蔬产地智能高效处理技术装备》进行发言,他回顾“十三五”、“十四五”期间的相关战略布局和成果,分析当前国情和行业现状,提出应关注果蔬产业环节、加强创新链布局等思考和建议。


吴迪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李富军报告内容为《全产业链视角下果蔬产地绿色高效保质减损加工技术创新与实践》,他认为品种选育、加工方法创新、废弃物利用等方法可有效减少果蔬产业在流通环节的损失,通过优化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能有效支撑果蔬产业发展。


李富军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
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吴伟中分享了《油脂加工装备现状及智能化提质的几点思考》,他表示我国大豆油加工行业已完成从小型分散到规模化加工的转型,但大豆压榨产能过剩,国产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仍有待提高。


吴伟中副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
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郭嘉明通过《农产品绿色高效冷链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介绍了快速预览技术、环境综合调控、蓄冷温控技术等研究成果,旨在响应乡村振兴政策,提升农产品商业价值,保障农民收益。


郭嘉明副教授做论坛主旨报告
浙江大学助理研究员黄梓宸通过《基于荧光图像的表型技术在果蔬分选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应用进展》报告,分享了荧光技术在果蔬分级、保鲜及深加工等方面的应用,该技术可以对果蔬进行品质监测,提高产品稳定性,减少损失,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黄梓宸助理研究员做论坛主旨报告
论坛主旨报告结束后开始学术沙龙环节。本次沙龙活动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炳南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分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秘书长赵丹担任主持人。赵丹秘书长指出,农副产品产业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2023年,我国农副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超过21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但目前我国农副产品初加工多、精加工少、高值化利用低,产业散小弱,核心技术及装备存在大量空白,80%以上高端装备依赖进口,成为我国农产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本次学术沙龙邀请专家、学者面向“十五五”及2035科技强国目标,围绕“果蔬产地绿色高效保质减损加工”“粮油全价值综合加工”“畜禽水产品精准化智能加工”“茶、食用菌、中药材、香辛料产地高值化加工”4个议题展开交流,深入分析国内外产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谋划我国农副产品保质技术与成套装备发展思路、方向、对策与建议。

杨炳南名誉主任委员担任执行主席

赵丹秘书长主持学术沙龙
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陈全胜教授、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孙霞教授、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院长崔清亮教授、浙江大学吴迪教授、山东理工大学李富军教授、机械工业食品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万丽娜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吕为乔研究员、河南工业大学吴伟中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郭嘉明副教授、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所主任杨相政副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郑兆启副教授、《农业机械学报》陈亮高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朱广飞工程师、山东理工大学宿佃斌讲师、河北北方学院曹秀龙讲师、西南大学鲁兵讲师、南京林业大学乔梦梦讲师、山东理工大学张荣飞讲师、山东理工大学季娜娜讲师等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对话,针对4个不同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结合各自的研究专长,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

陈全胜教授发言 孙霞教授发言 崔清亮教授发言

吴迪教授发言 李富军教授发言 万丽娜研究员发言

吕为乔研究员发言 吴伟中副教授发言 郭嘉明副教授发言

杨相政副研究员发言 郑兆启副教授发言 陈亮高工发言
朱广飞工程师发言 宿佃斌讲师发言 曹秀龙讲师发言
专家们强调,农副产品加工业处于农业的后端和食品加工业的前端,是保障我国农产品、食品安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鉴于我国农产品具有多元性的特点,专家们提出,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的发展,不能一概以领跑、并跑、跟跑为评判标准。应因地制宜、因材施策,推动标准化种植、加工与装备升级,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径,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都达到高效、安全的标准。此外,针对技术与装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专家们呼吁加强政策支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成果转化。同时,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确保学生就业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为行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政策的持续引导,我国农副产品加工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精准化、智能化加工手段,不仅能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还能进一步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未来,我国农副产品加工业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赋能乡村产业振兴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的召开,为切实推动农产品产地保质处理与绿色加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